凤山古旧诗词赏析——谈谈长篇小说《夕照苍茫》里的诗词
黄志谋
《夕照苍茫》这部长篇小说,有大量的旧体诗。出版时编辑部删去不少,书里仍保留数十首。这些诗,有的是出自黄光国主编的民国《凤山县志》,有的是本书作者在凤山县民间收集得来。大部分诗词是本书作者根据小说的情节进行创作。如第14章《庵堂探母》这两首,是本书作者创作的旧体诗词。
韦松源:怜母
青灯照壁漫熬煎,
多舛命途涌泪泉。
光彩府堂荣诰命,
寂寥庵舍苦参禅。
去来无约三更雨,
翻覆有循六月天。
不是婆娑前世定,
人间谁愿散家园。
韦松原的夫人罗彩弘:叹母
长叹孤庵日月长,
空门处处尽虚荒。
有情天外菩提路,
无尽身边明月光。
乳燕呢喃才喜聚,
杜鹃泣血又离殇。
诵经敲罄山中夜,
谁与娘亲话寂凉。
全诗意境是“青灯照壁漫熬煎”,“寂寥庵舍苦参禅”。生动真切,生活气息浓郁。一家人在庵堂刚刚团聚,时间是那么短暂,转眼间又劳燕分飞、天各一方了。诗中唱出了诰命夫人李氏出家当尼姑、骨肉分离的凄凉与无奈,也唱出了一个母亲痛别亲儿、独守庵门的孤独冷清与无奈。
此诗是本书作者创作,也得到家乡古诗词爱好者、行家短火(罗继高)的润色和个别字句的推敲、修正。
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土司入狱》这一章里罗彩弘写给狱中丈夫的思念诗:
雨斜栏外暮蝉鸣,
木叶萧疏秋气晴。
目送天涯人尽渺,
霜衣谁为寄囚城。
西临日夕已经窗,
示妾音书已渺茫。
风拂碧梧秋又至,
飘逢何日待归行?
木栏斜雨已成云,
几载忧思万里分。
又到秋残花落后,
枝头杜宇泣黄昏。
丝丝柳絮锁青烟,
夫子蒙难不计年。
漫漫归期何日至,
结成鸾凤挽风前。
水降江边人影斜,
户前双燕又还家。
犬声空吠人何在,
泪雨西风孤影遐。
草塘秋露雨初收,
人在西窗扶倚楼。
匕首东风难割恨,
花前反悔觅封侯。
(选自第12章《土司入狱》)
这六首流传在凤山民间的思夫诗,是凤山县志办覃雄英向本书作者提供。遗憾的是此诗原作者和创作年代已无法考证。这是长篇小说中土司夫人罗彩弘写给狱中丈夫的思念诗。
值得一提的是,这六首诗在小说中引用时,得到广西诗词界元老、原南宁市诗词学会首届会长、作者的大学恩师黄素芬教授(已去世)的赞赏,并对个别字句进行润色和推敲。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代已被做完。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别离诗是最耀眼的存在,有很多千古名作。这首收集自凤山民间的离别诗,经作者稍加修改和充实。
自古以来,离愁就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不可否认的是,人与人之间无论相聚多久,最后的结局都是别离。能陪我们携手一生的人更是寥寥。
罗彩弘这几首离愁别恨的诗,还真是别出心裁、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独到情思。“雨斜栏外暮蝉鸣,木叶萧疏秋气晴”,交代了写诗的气氛和背景,凄惨之气溢于言表;“风拂碧梧秋又至,飘逢何日待归行?”“犬声空吠人何在,泪雨西风孤影遐。”这种意象令人浮想联翩,想夫、念夫、盼夫归的心情,令人催泪和同情;“草塘秋露雨初收,人在西窗扶倚楼。匕首东风难割恨,花前反悔觅封侯。”枷锁加身的原因是因为官场恶斗,祸起萧墙。这种恨加悔的别离,只有经历牢狱之灾的夫妇才能体会得到。诗的感情很真挚。
李芝田、覃墨波、黄元吉霞里村除夕夜唱和诗
李芝田:
腊尽春回岁又更,
他乡人动故乡情。
白云望断亲何在,
青草吟哦梦不成。
一盏寒灯孤客影,
千家炮竹断肠声。
呼朋共下杯中物,
早遣劳愁伴此生。
覃墨波:
短恨年华长恨更,
个中回音孰无情。
春痕寒带三分暖,
诗思迟经两岁成。
窗外梅花残蝶梦,
村间炮竹乱鸡声。
年华已逝心犹壮,
努力如人快此生。
黄元吉:
呵开冻笔写宜春,
异地同兹月建寅。
椒酒未尝心已醉,
萍踪小寓德为邻。
交情不尽东南美,
佳节难忘骨肉亲。
家在梦中千里近,
醒来方觉是孤身。
这是第19章《寄情山水》里三位客居夏里村的乡村教师写的诗。李芝田、覃墨波、黄元吉等三位来自异乡(武宣和武鸣)的乡村教师,在当时边远、封闭、落后的凤阳州霞里村度过除夕之夜,他们有感而发,写了同一题材的除夕诗感怀,述说自己在异乡过年的苦楚,很有自己的独特感受
唐代高适有一首除夕诗是这样写: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
旅馆里透着凄冷的灯光,映照着迟迟不能入眠的旅人,到底是什么事让羁旅之人如此伤感呢?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就又新增一岁。诗人自问自答,用浅近的口语表达了对除夕夜的感受,心中满是思乡之情,也慨叹自己的漂泊之苦。三位在凤山霞里村度过除夕之夜的乡村教师也有同样的心境。
重视文化教育的霞里村,从当时文化相对发达的武宣县、武鸣县聘请这三位饱学之士到村里教书,开创了凤阳州文化教育的先河。除夕夜,他们应诗人土司的邀请,到土司的舅舅家做客,于是就有了一场“除夕夜话”和这三首除夕感怀诗。除夕之夜凄冷的灯光,映照着在异乡迟迟不能入眠的旅人,到底是什么事让羁旅之人如此伤感呢?是故乡的亲人,是除夕夜远在千里之外相思的旅人,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就又新增一岁了。
人生走到哪个阶段,就会有哪个阶段的心境。除夕夜异乡做客的感受,是经历沧桑后的沉稳,是澄澈透明后的心态淡然,只有经过历练的人才能明白。
我们来重点介绍末代土司韦才文在小说中出现的几首诗。
在凤山穿龙岩洞壁上,留下数十首清末民初以来文人雅士的题诗。如何评价这些诗作的水平?民国时期凤山县诗人县长、邕宁人谢次颜的评价很到位:“诗题满壁谁家好?我爱鸿卿韦氏官。”
韦氏官就是这部长篇小说末代土司韦才文的原型。他的诗得到行家如此评价,自然有其过人之处。穿岩题壁
宦海三经志已非,
逍遥着我绿蓑衣。
徒劳荆棘频忧世,
幸有烟波任息机。
昼永每邀渔父醉,
秋深却喜鳜鱼肥。
羡他紫燕无惧束,
日掠岩云自在飞。
感慨年华鬓已丝,
辞官深悔十年迟。
念无名利心常晏,
癖入烟霞我自痴。
山水多情人放钓,
春秋小饮客吟诗。
沧浪濯罢徜徉甚,
盘俎谁争乐可知。
丹崖百尺五丁开,
迤逶浓牵一水来。
漫道严陵有清濑,
垂竿今筑岸边台。
渔台高筑钓烟波,
石笋参差倒挂萝。
此处红尘飞不到,
矶边留得白云多。
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山村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全诗写景生动真切,生活气息浓厚,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清新明净,形象鲜明,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这位末代土司的诗,情感细腻,轻柔婉约,却又是典型的“诗言志”。细细品味,那忧伤又格外地幽远绵长,丝丝缕缕,萦绕心间,经久不散。又如花苞初绽,香味浅浅,似有若无,却又一直撩拨心弦。读来总有浅淡的忧愁遗憾。他最擅长用最柔软的词句,写最凄凉的心事,后人读穿龙岩壁崖上他留下的这些诗,能了解他的经历和故事。
“感慨年华鬓已丝,辞官深悔十年迟。念无名利心常晏,癖入烟霞我自痴。”这四句当中的年华鬓已丝、辞官十年迟,都是一些非常凄凉的意象,这些迷离的景象中包含着诗人的惆怅、寂寥、悔恨、孤独的情感。情景交融,失意、伤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羡他紫燕无惧束,日掠岩云自在飞。”以燕子自由自在地在白云崖间飞翔,来反衬自己在官场上的种种拘束,这个比喻可谓是神来之笔!
“渔台高筑钓烟波,石笋参差倒挂萝。此处红尘飞不到,矶边留得白云多。”这里红尘飞不到,那白云是多么自由自在。这首诗最大的亮点就在于以景抒情,和一般的山水诗直抒胸臆相比更加耐人寻味,更具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染力。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情境交融,明显的“诗言志”,这是诗人高明之处。
末代土司自身的经历,才使得他的诗词读来深感凄凉与深痛。当你读完《夕照苍茫》之后,你就能找到答案了。
这几首刻在穿龙岩壁崖上的诗,是凤山末代土司韦鸿卿留给后人为数不多的感怀诗和山水诗,包括他在凌云县水源洞的题诗。韦鸿卿的山水诗,全诗写景生动真切,生活气息浓厚,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清新明净,形象鲜明,表现了诗人厌倦官场,向往隐居林泉、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这几首诗,写自然之景,更是抒发了自己的心境。这位在官场上当过土司、当过弹压、当过县令的韦氏官,经过人生的大起大落,已经厌倦了官场,一心想追求闲逸。他背着鱼篓,带着鱼竿,邀了几位鱼友,到“鸿卿钓台”钓鱼。“念无名利心常晏,癖入烟霞我自痴。”这种有景有情,情景交融的山水诗,确实是出手不凡,难怪深得谢次颜的赞赏。
壮族传统文化包含壮族的山歌(“比”“欢”)、诗词、民间故事等等。也正是这种传统民族文化的滋养,养育了一代代凤山文化人。在凤山历史长河中,曾经出了罗习鹏、罗翚鹏、黄光国、韦述勋、韦俊元、邓迪子、黄现琼、罗子雄、陈大清、谷宾赐……等等本土诗人、文人。他们留下许多珍贵的诗篇和文章,至今还熠熠生辉。这些诗篇,除了有少部分刻在穿龙岩壁崖上,以及登载在黄光国主编的民国《凤山县志》,大部分已经失传。这些诗,虽然比不上唐诗、宋词、元曲名气那么大,家喻户晓,但它的水准并不低,至少反映了凤山的文化水平,这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
[作者简介]黄志谋,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1964级2班学生。广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天峨县文化局长、《北海日报》社记者部主任、防城港市电视台台长、防城港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兼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北部湾报》总编辑等。曾获《中国作家》杂志社“金秋笔会”一等奖、国家环保奖。与人合作整理的《拔群山歌》获中国民间文学一等奖、自治区首届铜鼓奖。长篇纪实文学《凤山枫叶红》获河池市首届刘三姐文艺创作奖。2019年与人合著长篇小说《夕照苍茫》,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初审:袁开源 复审:廖辉天 终审:郭金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