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1987、1997、2007,在恢复高考后的每一个十年节点,人们用不同的方式,书写着自己的高考故事。南国早报记者邀请他们翻开这段历史,为读者展现40年来真实的高考侧面
1977年:命运转折点 处处有真情
人物:南宁第十八中学退休英语老师 张旭慧
1977年,停了10年的高考终于恢复。一直怀揣“大学梦”的张旭慧赶上了“首班车”。
凌晨4时排队抢购考试大纲
高考恢复的消息刚出来,便传遍了全国各个角落。张旭慧回忆道,为了指导考生备考,广西出了一本《197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招生考试大纲》。一时间,洛阳纸贵。
当时,张旭慧在灌阳县新圩公社大龙工作队接受锻炼。因为大龙距离县城约20公里,她在县城工作的妈妈便担起了帮她购买《考试大纲》的任务。《考试大纲》开售当天,凌晨4时书店门前就排起了长龙。妈妈的三个朋友不约而同自发帮她购买《考试大纲》。结果,一书难求的《考试大纲》,张旭慧竟然得到了3本。
和其他考生一样,从知道消息到正式考试,张旭慧仅有两个月左右的复习时间。那年,文科考语文、数学、政治和史地。理科则考语文、数学、政治、理化。英语作为选考科目,不计入总分。张旭慧左右权衡,最终决定报考文科,加试英语。
令张旭慧感动的是,为了帮助考生复习,灌阳县教育局在考试前两周免费为参加高考的青年干部组织了高考文化补习夜班。工作队也给所有报名参加高考的队员特批了一个月的假,张旭慧得以全心复习备考。
英语口试前急补26个字母
1977年的高考由各省自己命题。12月中旬,张旭慧姐弟三人一同走进了高考考场。
面对文科的高考试题,张旭慧做得比较顺手,但面对英语考试,她抓瞎了。离开高中的三年多,她基本没再接触过英语,只能凭着依稀的记忆答题。最要命的是英语还要考口试,而她连26个英文字母都不记得如何准确读了。情急之下,县高中一位英语老师用一个中午的时间,为她恶补了英文26个字母和48个国际音标的读音。走进口试考场,考官果然让她读了一遍英文字母,又测试了她的模仿能力,最后让她用普通话朗读了一篇人民日报的社论。一番折腾,她的口试勉强及格。
乡亲走三小时相送
1978年春节期间,她被广西民族学院外语系录取了。她成为当年公社100多名知青中唯一考上本科的人。
消息很快传开了。张旭慧回到大龙收拾东西时,当地两个女孩已经悄悄帮她洗好了所有衣物。当晚,公社和生产队乡亲为她举行欢送会,次日又纷纷出来相送。当张旭慧路过每家每户门口时,乡亲们都不断往她包里塞鸡蛋、红薯干、花生和枣子等土特产。村里两个女孩则帮她挑着行李,走了三个多小时山路,把她送到了县城。
回忆起高考,张旭慧心里满是感激和感恩。那年高考,让她感受到了许多真情和温暖,“那是命运的转折点,很有幸能成为1977年高考中的一员”。
1978年就读广西民族学院的张旭慧(右二),与同学们在校门口合影。张旭慧供图
1987年:读大学不花钱 感觉很幸福
人物:武鸣交通运输管理局原局长 磨承荫
30年前,在武鸣高中备考的磨承荫心里,高考的意义似重非重,又似轻非轻。对农家子弟而言,只有考出去才能跳出农门,但上大学并不是高考的唯一目标,因为他被告知,“一定要考上去,不管考上本科、专科还是中专,哪个都行,都是包分配的,都会有饭吃”。
磨承荫告诉记者,虽然当时才恢复高考10年,但学校已建立了成熟的备考体系。高一高二就学完了全部课程,高三全年复习,开始了“车轮战”——周考、月考、段考、期考……还用名校的高考模拟题来考。
高考结束,他们班里有一名同学上了清华大学,而大多数同学填的志愿都以区内高校为主,磨承荫则被广西民族学院(现广西民族大学)录取。他说,不是没考虑过去外省读大学,但县中的同学大多来自农村,“连去外省的路费,家里都掏不起”。
磨承荫说,当时民族院校学费书费全免,每月还发12.5公斤菜金(券)、16.5公斤饭票,连军训的衣服和鞋子都是免费发的。当时的大学生,单纯而容易满足,“4年读下来,没花家里的钱,觉得挺幸福”。
1997年:平平淡淡考完 感觉“没有故事”
人物:广西道森律师事务所主任 唐礼武
广西育才教育投资集团董事长 蒋华
谈起上世纪90年代的高考,“平淡,没故事”是很多受访者共同的感触。
唐礼武和蒋华既是高中同学,又是大学校友,身上有着70后那种变革年代特有的印记。唐礼武告诉记者,一考定终身的说法在上世纪90年代越来越流行,当时,高考期间住宾馆的行为还比较少见,但在全州县城里,也有家长为了让孩子睡得好一点,不受同宿舍同学影响,特意为孩子在外面租了房子。
当时的高三学生已不像老一辈一样一味苦读,而是懂得劳逸结合,适当解压,休息时间“该打球打球,该看球赛的照样看球赛”。唐礼武说,当时广西高考录取刚刚实行标准分,卷面分(满分750分)如何转变成标准分,“我们不懂,老师也不太懂”。平平淡淡考完,迷迷糊糊地填了志愿,和大多数同学一样,他选择了“服从调剂”。
蒋华就是“服从调剂”到了未填志愿的大学。更神奇的是,蒋华所有考分中,数学最高,语文最差,却被中文系录取。“作文完全写偏题了,很有可能是0分”。
多名上世纪90年代考大学的受访者告诉记者,90年代的考生和之前的不太一样,在对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方面有了更多想法。有些新生被不心仪的学校录取,开始闹情绪,有人不去报到,有人报到了又想走。为了稳定军心,不少大学还专门召集服从分配“调剂”来的新生开会,劝说大家进来就安心读书。
广西不少大学新增了不少专业,原有专业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探索。唐礼武本科学的是政治学,但4年换了3个方向,先是政治学,再是政治与经济学,然后又转到政治与法律方向。他感觉学了很多东西,只是比较杂。(初审:袁开源 复审:廖辉天 终审:郭金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