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校友网欢迎您

校友心语
位置: 首页 > 校友心语 > 校友风采 > 正文
校友风采

全国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张睿:用青春照亮边疆教育路

 发表于 2025-04-15 点击:[]

全国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张睿:用青春照亮边疆教育路

2023年6月,广西民族大学毕业生张睿在人生地图上标注了一个鲜亮的坐标——跨越五千公里山河,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身份扎根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从洛浦县高级技工学校的三尺讲台到团县委少先队工作的广阔舞台,这位民大学子用三百多个日夜的坚守,在新疆和田浇灌民族团结的教育之花,用青春热血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张睿参加洛浦县少先队活动

01破茧:跨越山海的青春蝶变

当飞机掠过天山雪峰,机舱内紧握行囊的张睿不会想到,未来等待他的不仅是苍茫戈壁与阡陌街巷,更是一场震撼心灵的成长洗礼。在洛浦县高级技工学校的三尺讲台上,他架起语言桥梁,让汉语教学在维吾尔语地区落地生根;在团县委的青春阵地里,他播撒民族团结种子,组织各族青少年共同成为文化交融的传播使者。"我将以知识为舟,以文化为桨,架起希望与现实的桥梁。"张睿将这句座右铭,如同航标指引着他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

张睿走访慰问社区高龄老人

02抉择:以理想注解时代命题

当沿海企业的录用通知与西部计划邀请函同时摆在面前,这个来自百色革命老区的青年用行动回应了时代的叩问。面对亲友"去边疆是否耽误前程"的疑虑,他依旧坚定信念:"正是因为西部需要改变,才更需要青年力量。把青春融入国家战略,这样的'弯路'恰是人生的通途。"在他看来,西部计划既是历练成长的熔炉,更是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的完美契合。

03交融:文化润疆的青春实践

在多元文化交融的洛浦县,语言隔阂与习俗差异是基层工作的难关。张睿选择以躬身入局的姿态直面挑战:从学说维吾尔日常用语到参与古尔邦节庆典,从入户走访话家常到篝火旁共跳麦西来甫舞,他以真诚叩开文化交融的大门。他闭口不谈跋涉的艰辛,却分享着收获的喜悦——"当孩子们用生硬的普通话喊'张老师好'时,所有的努力都值得了。"这些散落在工作里的温暖,也织就着他坚守的信念铠甲。

张睿直播介绍新疆特产

04扎根:在热土上照见初心

达甫鼓的欢快节奏、烤馕坑浮动的麦香、巴扎喧腾的市声,织就张睿扎根的日常经纬。"这里的人们用歌舞诠释生活智慧,用笑容消解困苦,这种生命韧性深深震撼着我。"正是这份质朴的热忱,将他与这方热土完成了生命赤诚的共振,愈加坚定着他的初心与信念。

05融汇:青春与时代的双向奔赴

一年多的淬炼让张睿的人生坐标系悄然转向:"当'小我'的轨迹汇入'大我',每个平凡的日夜都在为时代叙事增添注脚。"他褪去都市青年的彷徨,化作浸润西部热土的春雨。如今,他牵头策划的"红领巾小课堂"即将启动,期待为更多边疆少年点亮知识明灯,用文化共鸣铸牢民族团结的"石榴籽"基因。

06镜像:在边疆看见青春中国

在展示新疆特产的间隙,张睿的手机不断弹出工作消息。这位曾经的"象牙塔学子",如今已能娴熟地用维吾尔语与商户交流。他行李箱里的专业书籍换成了少先队工作手册,相机里的照片也满是孩子们的笑脸。正如他所说:"我愿意化作一束光,穿透偏远角落的教育困境,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他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海拔——当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经纬,青春便获得了永恒的坐标。(初审|袁开源 复审|黄绿芳 终审|蔡其明)

上一条:2024届毕业生郭钊彬画作获《解放军报》报道! 下一条:全国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杨家林:扎根西部,情定新疆

关闭


版权所有:广西民族大学 校址:中国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88号 邮编:530006 Email:webmaster@gxun.cn
备案号:桂ICP备05000943号 南警备 4501200086 号 前置审核编号:桂JS2006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