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校友网欢迎您

校友心语
位置: 首页 > 校友心语 > 校友风采 > 正文
校友风采

情系民族文学,点亮育人之路——记陈金文老师

龙玥瑶 廖雨洁 发表于 2024-09-24 点击:[]

陈金文教授,1963年出生于山东鱼台,1982年从山东省济宁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毕业,随后踏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1995年,他考入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进一步深造。2003年,他再次踏上求学之旅,前往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博士。

图片

2005年,陈金文教授带着满腔的热情与深厚的学识,来到了广西民族大学,成为文学院的一员。在这里,他担任民族文学教研室主任,并创立了岭南民族文学研究所,致力于推动民族民间文学的研究与发展。作为民族文化研究的专家和兢兢业业的教育工作者,陈教授在这个领域耕耘了数十载。

陈金文教授来自孔孟之乡的山东,原本以探讨儒家文化与民间文学的关系为学术研究的重点。来到广西后,他的研究视野从传统的民间文学研究,巧妙地延伸至壮族、瑶族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领域。

在多元文化交织共融的时代背景下,民族文学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这门学科对学生与社会的深远影响不容忽视。陈金文教授认为,对学生而言,民族文学是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一把钥匙,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品味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增强不同民族学生的文化自信与身份认同;对社会而言,民族文学则是增进中华各民族相互理解的桥梁,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

他先后在《社会科学战线》《民族文学研究》《广西民族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一幅壮锦>的故事与壮族成年礼》《从西南各民族民间传说看铜鼓的厌胜功能》《盘瓠神话:选择性历史记忆》等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在民族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先后出版《壮族风物传说研究》《壮族民间信仰的传说学管窥》等理论研究专著。同时,陈教授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与中外合作研究课题。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不仅是孔子的教诲,也是陈金文教授治学育人的真实写照。陈金文教授认为教育工作者是育人之灵魂工程师,应当品学兼优,要有才学、有品德。老师要以深厚的学识为基石,在知识的海洋中为学生指引方向;以高尚的品德为灯塔,照亮学生心灵成长的道路。同时,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发挥老师和学生两方面的能动性,老师要高度注重课程教育,充分发挥好指导作用;学生应当深化对老师教授内容的理解,不断巩固和温习,使之成为记忆库中的一部分。

陈金文教授的教学成果丰富。2019年,由他作为负责人的“民间文学概论”课程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获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课程。2019至2021年他荣获广西民族大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21年荣获“广西民族大学卓越教师(卓越本科课堂贡献奖)”荣誉称号。

在繁忙的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之间,陈金文教授认为教研相互促进,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教书育人,心系学生,用心传授知识;同时他认为深耕学术,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前沿,进一步提升课堂讲授内容的深度。

当提及如何培育学生时,陈金文教授说:“教育工作者必须怀有强烈的责任心,对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负责,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不仅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之处,挖掘他们的潜力,还要根据其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全方面培养,注重挖掘出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其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展望未来教育趋势,他说,期待文科将文史哲多学科知识贯通融合,希望未来的教育能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主体,他们将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深厚的底蕴、更加强烈的责任感,成为引领社会进步、推动文化繁荣的栋梁之才。

在陈金文教授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老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奉献,看到了一位学者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对学术的严谨与执着。陈金文教授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风范,宛如广大师生心中的一座灯塔,指引着莘莘学子不断前行。

(初审:袁开源 复审:廖辉天 终审:郭金世)

上一条:袁鼎生:从本土化的景观生态研究走来 下一条:吴伟林:潜心科研育英才,匠心独运铸未来

关闭


版权所有:广西民族大学 校址:中国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88号 邮编:530006 Email:webmaster@gxun.cn
备案号:桂ICP备05000943号 南警备 4501200086 号 前置审核编号:桂JS2006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