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校友网欢迎您

校友心语
位置: 首页 > 校友心语 > 恩师风范 > 正文
恩师风范

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访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教师黎巧萍

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 发表于 2024-09-27 点击:[]



1988年,她背上行囊,来到广西民族学院求学,学习越南语。

1992年,大学毕业后,她选择留在学校,成为一名越南语专业教师。

2024年,她已从教32年,她从未间断对知识的追求和对自我的提升,始终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投身于教育事业。

她就是黎巧萍,广西平南人,中国致公党员,现任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译审,亚非语言文学、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越南河内国家大学下属社会与人文科学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黎巧萍老师在同声传译教室进行越南语翻译教学


沉淀自我 潜心钻“译”

“上世纪90年代,我校越南语专业师资力量相对匮乏,因此我选择留校任教。”1992年7月,黎巧萍正式入职我校外语系(现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成为一名越南语专业教师。

1997年,黎巧萍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政府互换奖学金资助,赴越南访问学习。

黎巧萍在越南结识了两位诗人,“他们鼓励我把中国的文章翻译成越南语,我本身就对翻译感兴趣,便欣然接受这一提议。”那个年代,没有智能手机,查不了资料,想看中文报刊杂志只能去中国驻越南大使馆文化处借阅。在借阅的杂志里,黎巧萍读到一篇介绍徐悲鸿绘画成就的文章,当即决定翻译它,让更多的越南人了解这位中国艺术巨匠。

没有电脑,全靠一支笔;译得不满意的词句,就划掉重译;上课没时间,便在课后埋头翻译,几千字的文章,黎巧萍译了将近一周。完成后,托越南诗人朋友帮忙修改并向越南报社推荐,译文被刊登在《越南妇女报》上。“这是我的译文第一次登上报刊,”黎巧萍说,“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去到越南,看到译文被另一本杂志转载时,那种成就感难以言表。”这段经历激励她在翻译道路上不断前行。

为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与翻译能力,2004年至2012年间,黎巧萍在越南河内国家大学下属社会与人文科学大学攻读语言学硕士、博士学位。异国的求学经历使她快速成长,也使她在翻译领域的造诣日益精进。

如今,身兼多职的黎巧萍在授课、研究的同时,依然从事着翻译工作,在越南语翻译领域成绩斐然。目前,她担任中国外文局《中国关键词》图书编委会委员和越南语审定专家,以及《东方智慧丛书》翻译委员会主任,先后出版了《中国关键词》(汉越对照)系列译著、《东方智慧丛书》系列译著及《大中华文库——<论语>》等译著19部,其中5部译著获得中国外语非通用语优秀学术成果译著类奖项。

此外,她不仅为全国政协、中央多个部委等单位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提供了400多场专业翻译服务,还在2021年被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聘为“新汉学计划”高级中文翻译人才培养项目授课专家,在2024年获得中国翻译协会“优秀中青年翻译工作者”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全国多语种翻译人才库成员。


潜精研思 教研相长

20世纪90年代,越南语专业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虽已有高校尝试编写和出版越南语教材,但尚未在全国形成系统的、被广泛认可的统编教材。当时黎巧萍教授的越南语听力课程就是没有适用教材的一门课。

2012年,黎巧萍发现在传统的教学安排中,大二才开设越南语听力课和口语课,授课内容难度较大,学生通常要半个学期才适应,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

为减轻学生后期的学习压力,黎巧萍开始思考能否在大一下学期开设一门越南语听说结合的课程,让刚学完发音的学生有良好的过渡期,于是萌生“编写一本越南语听说教材”的想法。2012年,黎巧萍申请教材建设项目,获立项后基于自己十几年来教授越南语听力课程的经验,编写了《越南语听说教程》,2017年,教材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2019年,教材获中国外语非通用语优秀科研成果教材类三等奖,至今已被30多所高校使用。

日积月累,成果颇丰。黎巧萍目前已编写4本教材;主持省级教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子项目各1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大中华文库》项目1项、区厅级项目8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越南文版)是该专项首个越南文版项目,实现了我校在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零”的突破;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论文《中国时政话语越译研究——以中国关键词系列越译本为例》,在“4.0时代翻译培养、研究和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越南)。

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执教以来,黎巧萍始终秉承业精于勤的钻研态度,在教学科研的田垄上辛勤耕耘,推动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

2017年,为嘉奖她在亚非语言文学硕士点、外国语语言文学博士点、越南语专业翻译硕士点的成功申报以及本校越南语专业的发展壮大作出的重要贡献,黎巧萍荣获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授予的“中国外语非通用语教育贡献奖”。2019年7月,被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评为“对外联络工作先进个人”。


细培桃李 用心育人

“黎老师的课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厚度。上课氛围很活跃。”这是越南语笔译专业2022级研究生唐佳欢对黎巧萍的印象。

在越南语翻译课堂上,黎巧萍依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用简单的话题引出对应的知识重点,采用专题教学法、小组学习法等教学方式,让课堂“活”起来。她还常结合自己的翻译经历以及具体案例,向学生分享实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对学生的翻译问题进行点评指导,帮助学生跳出僵化的思维模式。

“一个优秀的翻译应该是个‘杂家’,对语言、语法、词汇知悉透彻,对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要对新事物、新现象抱有好奇心,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面,了解这些新词汇精准的越语表达,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黎巧萍常对学生说,“翻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好翻译是在实践中成长的。”在她的影响下,学生们积极参加翻译实践以及翻译比赛。由她指导的学生在广西越南语口译大赛中屡获佳绩,在第一届、第二届“云山杯”国际远程口译大赛获同传冠军、交传冠军,在首届中国-东盟跨境电商主播大赛获亚军。

黎巧萍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授课方式赢得广大学子的赞誉,连续多年学生评教和师德均为优秀。

“黎老师是一个充满智慧且具有耐心的人,她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乐于给学生创造学习机会。”越南语口译专业2021级硕士生涂建琴说。

2022年4月,涂建琴在参与黎巧萍牵头的一项翻译实践项目时,对越南地名的翻译感到困惑,甚至不知如何下手。黎巧萍耐心地指导,引导她去探索答案,甚至不惜熬夜帮助涂建琴核对词汇、修改错误,确保专业术语准确无误后,再让她对照学习。“在黎老师的指导下,我的翻译能力得到提升,到后期已经能够游刃有余地完成翻译项目。”涂建琴坦言,她将以黎老师为终身学习的榜样,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译员。

“作为一名老师,要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兢兢业业教学,真正做到言传身教。”秉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坚守,黎巧萍用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在32年的教育生涯里,她成功培养了30名硕士生,指导众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其成绩均在优良以上。2007年至2021年,她先后三次获得广西民族大学“优秀教师”称号;2021年和2023年获评为“云山杯”首届和第二届国际远程口译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23年,被评为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优秀女职工”。(初审:袁开源 复审:廖辉天 终审:郭金世)


上一条:祝贺!凡一平教授获“骏马奖” 下一条:情系民族文学,点亮育人之路——记陈金文老师

关闭


版权所有:广西民族大学 校址:中国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88号 邮编:530006 Email:webmaster@gxun.cn
备案号:桂ICP备05000943号 南警备 4501200086 号 前置审核编号:桂JS2006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