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校友网欢迎您

校园回忆
位置: 首页 > 校园回忆 > 回忆 > 正文
回忆

容本镇:文学桂军背后扛起理论大旗的人

 发表于 2024-01-23 点击:[]

在容本镇担任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期间,学校引进了东西、凡一平、黄佩华等广西知名作家。如今,引进结出最大的硕果是,作家东西获得茅盾文学奖。

DF1D4

容本镇

正如国内知名评论家蒋登科说,广西民族大学在引进专业作家方面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在这方面,容本镇的关心、关注、支持、参与,为相思湖作家群的扩容和影响,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在容本镇的心目中,除了自己的创作、研究之外,他同样关注更大范围内的文学发展,并且尽力为平台的搭建提供条件。

1A75CD

容本镇在故乡的小山村

充满了奇思幻想的快乐时光

上世纪五十年代,容本镇出生在广西浦北一个叫“旱田山”的小村子。爷爷不识字,父亲读过小学,年轻时做过小学代课老师。小时候的容本镇非常喜欢看书。就算是白天参加劳动,晚上也要看会儿书。有一天晚上,由于“双抢”时节,连续作战,睡眠不足,他已经精疲力竭,看书没多久就睡着了。醒来时,发现小油灯倒了,灯罩碎了,晚上刚灌满的一瓶油不见了,席子被烧了一大块,所幸的是他毛发无损,衣物和房子没有受损。第二天,容本镇忐忑不安地出工去了。利用工余间隙,他还返回住处处理“现场”。在忙乱中,被油灯的玻璃戳到了左手腕,当即血流如注,留下了一个如今还清晰可见的大伤疤。当晚他收工回来时,包容的父母并没有过多责怪他。爷爷还给他送来了小油灯,鼓励他继续看书。

在那段时光里,容本镇看了十几部长篇小说和其他书。这是一段尽情地遨游在文学海洋里并充满了奇思幻想的快乐时光。他对文学的爱好,就从那时起深深地种植在心底里了。

1B3919

容本镇在花山岩画前留影

年少时,容本镇还做了一件让父亲非常为难的事情。1975年高中毕业后,容本镇回来干了一年农活,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青年农民。第二年,经他的老师推荐,他被吸收为民办教师,到离家几十里地远的龙门农业中学任教。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但是,就在高考的前一天,容本镇被正式录用为国家干部,安排到浦北县委宣传部工作。与此同时,父母也不同意他参加高考。因为除了靠工分挣口粮,家里没有别的收入,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又还在读书。他知道父亲还有一层担忧,就是怕自己读完大学后,工作的地方离家太远。于是,他放弃了高考。

A6E76

容本镇(中)、黄佩华(右)、杨长勋(左)在宜州下枧河

容本镇深深理解父母的难处和苦衷。但上大学是容本镇的梦想,他不甘心做一个常年下乡蹲点的干部。第二年,他还是瞒着父母,悄悄去报了名。高考后填报的几乎全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他希望将来做一个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摇笔杆子的作家。

但当他真的拿到广西民族学院(今广西民族大学)中文系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却没有多少兴奋的感觉。容本镇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对父母说。犹豫和煎熬了整整一个星期之后,终于鼓起勇气,容本镇骑单车回到了家里。果然不出所料,父亲一听说他考上了大学,脸色立即大变。父亲母亲找出种种理由,极力说服容本镇放弃上大学。但容本镇用沉默来坚持自己的立场。看到儿子如此执着,父母最后也松了口。就这样,容本镇来到南宁,成为一名大学生。至此,与相思湖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相思湖到葛麻岭的校园时光

在广西民族学院,以中文系77级学生为主体的文学爱好者们首先发起成立了相思湖畔的第一个文学社——石笋文学社,容本镇是其中的成员。紧接着,中文系78(2)班的野草文学社也破土而出了。作为文学社重要的成员,容本镇和成员间互相传阅和评改作品,切磋写作技法,交流写作心得,一起到郊外观察和体验生活……由“石笋”和“野草”开创的文学社团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其中文学社不少人20年来笔耕不辍,最终跻身于作家的行列,成为令文坛瞩目的“相思湖作家群”的一员。

8E206

漫步广西民族大学校园。左起蓝怀昌、容本镇、东西、凡一平、黄佩华

毕业后,容本镇留校工作27年,在相思湖整整度过了31个春秋。他从一名青年助教成长为教授,从一个教研室主任成长为副校长。他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了相思湖。在广西民族学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从事办公室行政工作,写了很多文件和材料,而这些都与文学无关,他笑称自己只是名“刀笔吏”,甚至作为副校长,主管校园绿化工作多年。当时曾有人说,让一个搞文学的人来管绿化,是不是有点“才非所用”?他却觉得这是对自己情感上的一种照顾,是给自己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报效母校的机会。容本镇从小就喜欢树木,喜欢原野里的绿色。他说,要用一种文学的眼光、一种美学的观念来精心呵护这里的一草一木,他要把校园装扮得更加幽雅和美丽。

186DC7

广西文艺评论家在南宁金沙湖考察采风,右二为容本镇

容本镇在广西民大做了11年副校长,分管过许多工作,分管的时间有长有短,唯一没有变动的是连续分管了十一年外事和国际教育工作。在任期间,留学生人数逐年增长,2009年他调离民大的时候,广西民大成为当年广西高校和全国民族院校中招收留学生人数最多的高校,也是全国招收东盟留学生最多的高校之一。同时,学校还与东盟国家高校广泛开展合作,在校级代表团互访、互派教师、互派学生、学术交流等方面逐步建立起了相对稳定的合作渠道和机制。学校非常注重推进国际化办学,申请创办了孔子学院,成立了诗琳通公主泰文资料中心。

70D94

赴美国大峡谷大学培训。图为学校领导与培训团正副团长合影。容本镇为左二

容本镇参与推动了广西桂学的发展,2009年7月,他从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任上调到广西教育学院任院长,后来出任党委书记。他促成了该校的《广西教育学院学报》成为最早参与桂学研究、积极推动桂学发展的学术刊物。从提出创立桂学之初,学报就与桂学深度结缘,成为推动桂学研究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学术阵地与平台。学校的陈洛、唐晓萍、韦吉锋等一批教授、博士和青年教师都积极参与到桂学研究的实际行动之中,成为浩荡行进的桂学研究队伍中的成员,广西教育学院也成为桂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2015年4月,泰国碧武里皇家大学代表团应邀访问广西桂学研究会。代表团团长是容本镇的老朋友尼瓦·克林格姆校长,团员有人文学院院长拉琵攀博士等。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双方签订了“中国·东盟国家图书书架工程”项目协议书。该项目加强双方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如轮流在中泰两国举办学术研讨会等。该项目成为广西桂学研究会面向东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抓手和亮点。

“归队”文艺理论界扛起大旗

1995年,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成立,这是全国成立比较早的省级文艺理论家协会之一。容本镇成为第一批会员和理事。1999年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换届,他当选为副主席,同时当选为广西作家协会理事。2007年起,容本镇连续当选为第三、四、五届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自此他已被彻底归到了评论家的队伍里。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之外,业余时间他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评论方面。但无论如何,他总算“归队”了。

作为长期驻守在相思湖畔的学人,容本镇觉得有责任和义务为相思湖作家群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于是,他筹划召开“相思湖作家群现象研讨会”,主编了《悄然崛起的相思湖作家群》,该集子既集中展示相思湖作家群创作实力和艺术风采,又全面探讨相思湖作家群成长的背景、原因和特点。正如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东西所说的:“我觉得相思湖鲜的作家群不仅是相思湖畔的,应是广西作家群,也是全国的作家群”。

962DD

容本镇在广西民族大学接待外宾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壮族文学在新的世纪里出现转型,成功与否、成效如何,值得评论家去研究梳理,这对推动今后的民族文学创作、促进社会主义文学发展繁荣,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壮族作家创作既要根植故土,又要把握时代脉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适应时代的不同需求,丰富壮族文学创作的内涵。为此,容本镇推出了专著《壮族文学二十年》,在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研究解读壮族作家创作的发生发展,深入探讨当代壮族文学在广西乃至中国文学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气度、风格与特征。

最新推出《回首已非少年》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容本镇创作了长篇小说《古海角血祭》,小说缘起于1974年他读高中时瞻仰了张世聪烈士墓决定写下张世聪的传奇故事,进入八十年代后,他深入了解了原合浦县革命斗争历史,包括白石水武装斗争情况。小说有的地方根据采访得到的素材做了某些加工和虚构,但始终严格坚持以不损害张世聪的形象为原则。因为他要尽量把作品写得生动一些,富于传奇性一些,可读性强一些,让读者更喜欢一些。正因为他写的不是历史而是小说,所以除张世聪外,别的主要人物都一律用了假名。

1907A1

容本镇访澳大利亚期间乘游轮参观悉尼歌剧院

容本镇在评论方面同样颇有建树。在《文学的感悟与自觉》中,容本镇推出了一组研究著名回族作家张承志小说的系列论文。他一直关注和追踪张承志,寻找其精神家园的每一个足迹。通过论文,他走进了张承志博大而深邃的艺术世界和心灵世界,他为自己终于说出了心里话而感到轻松和快慰。

BCE5F

容本镇在甘南考察采风。左为甘肃省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会长、诗人彭金山教授

创作劲头十足。容本镇最近推出了《回首已非少年》。《回首已非少年》全书共分为“南流江记忆”“相思湖情结”“葛麻岭足迹”三辑。这样的辑名划分,透露出容本镇深深的时间意识和地理情结。正如作家在散文集的后记中所写:“一条江,一个湖,一座岭,是我生命停留过的最重要的三个地方。”可以说,南流江、相思湖、葛麻岭连贯起作家的精神谱系,经由少年的故乡记忆到青年时代求学工作的相思湖岁月,再到中年时期葛麻岭的工作足迹,一江一湖一岭成为容本镇生涯的重要地理标记。

994F4

容本镇在浦北县五皇山

容本镇与文学结伴同行几十年,对文学有着怎样的理解和感悟?他表示:“最大的感悟就是,文学可以让人的内心世界丰富而充盈。你可以不是一个以文学创作为志向的作家,可以不是一个以文学研究为专业的学者,但你可以是一个文学的爱好者或阅读者。文学可以滋养人的情感和胸怀,可以让人的心灵变得敏锐、灵动而细腻,可以让人更好地感知生活之美、人性之美、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可以让人变得宽容而充满爱心,变得优雅而富有情趣。于我而言,还有助于作为管理者的我能够以文学和审美的眼光去履行现实工作职责。比如,我不会因为建新大楼而去拆除一座有历史意义的老建筑,不会把一栋历史建筑翻修成为现在的时尚模样,不会在校园里随便立一个没有艺术水准的粗制滥造的塑像,不会把山坡上土生土长的天然林砍掉而重新种上所谓的“名贵树木”,不会把校园里一条蜿蜒清幽的溪流改造成为光滑笔直而没有意趣情韵的水泥沟渠,等等。我主管广西民族大学校园建设期间,一位作家朋友曾对我说:‘你有两个作品,一个是写在纸上的作品,一个是写在校园里的作品。’校园里的作品就是生态校园和文化校园建设。从我的经历和实践中可以感悟到,文学不仅作用于人的精神层面,也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现实生活层面。”

F9EA3

容本镇(右四)主持广西教育学院主题文化公园“陶园”竣工仪式

上一条: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的缩影:广西民族大学校史溯源 下一条:《一棵被描写的树》

关闭


版权所有:广西民族大学 校址:中国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88号 邮编:530006 Email:webmaster@gxun.cn
备案号:桂ICP备05000943号 南警备 4501200086 号 前置审核编号:桂JS2006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