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校友网欢迎您

校友心语
位置: 首页 > 校友心语 > 恩师风范 > 正文
恩师风范

师者风范——记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徐方治教授

马榆森 王妃 发表于 2022-05-11 点击:[]

徐方治,1958年调入广西民族大学(原广西民族学院),与民大相伴而行六十余载,见证、亲历并推动了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发展与进步,为政治系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作出了卓越贡献。20世纪90年代初被授予国务院特殊津贴。值此70周年校庆到来之际,谨以此文纪念一生教书育人、潜心学术、功勋卓著的徐方治教授。

相伴而行,坚定不移的“民大人”

1957年,原广西行政干部学校教师徐方治被下放至桂林兴安劳动。8个月后,徐方治和几位老师调到广西民族学院政治轮训部(原政治系前身)工作。此后,他的工作学习和个人成长就与广西民族学院的发展密切联系着。

1958年,徐方治最初调入广西民族学院时,学院只有政治轮训部和干部文化部两个部门。他最初任职于政治轮训部,负责培训少数民族干部。1958年,学校办学基础条件较落后,缺乏高层次专业教育的实践和相应方面的教师及书籍。当时全国民族院校关于高层次专业教育的经验也相对缺乏,没有经验借鉴。因此,能否及时把握机遇,创造条件,推动学校教育发展,便成了一个事关广西民族学院发展的重大问题。

1960年后的五年间,大专教育成为主流,学校成立大专后,开办了政治系、中文系与历史系。徐方治所任职的政治系于1960年创办,同年秋季开始招收政治学专业专科,1963年秋季开始招收政治学专业本科。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全国各大高校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许多高校停止办学,有些甚至撤销了办学点,广西民族学院也因此停止招生四年。在这段时间里,徐方治始终坚守在工作第一线,纵使形势严峻,纵使时代变幻动荡,他依旧坚定不移,与民院共渡难关。

1971年以后,广西高校恢复招生,学校理科教学、非通用语种办学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979年,学校党委决定任命徐方治为我校政治系主任。改革开放给学科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徐方治便与系里其他领导共同协商,达成共识,形成了专业改革新思路。

在徐方治等前辈的努力下,政治系陆续增设了行政管理学、政策学、管理学、法学、谋略学等管理类专业课程,拓宽了专业设置范围。在此基础上,政治系陆续建立了大批新的专业,包括行政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财政金融、会计等。同时创办了函授、自学考试、校外合作等办班形式,保证了新专业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改革的平稳发展,并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和多专业办学的发展局面。徐方治等老一辈民大人探索发展新思路,在推进民大学科建设尤其是政治系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可以预期到在此基础上,学院今后的发展会更好,办学质量会更高。”回忆起政治系六十年的风雨兼程,徐方治感慨道。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徐方治亲历并见证了政治系的一路成长,送了一届又一届的政管学子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日益成为各领域中的重要力量。六十余年,他始终坚定不移与民大相伴而行,也正是因为对民大的这份深沉的感情,才让徐方治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民大默默付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默默奉献,倾尽心力的“好教师”

徐方治自1958年来到民大后,既是一名活跃在党史研究领域的学者,也是一名默默奉献的普通教师。

徐方治先后担任政治轮训部教师,负责培训少数民族干部;随后在学校创办的一年制中学政治教师进修班中,负责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1960年,政治系创办并开始招收政治学专科,徐方治开始负责专科生的专业课教学;1978年开始,政治系除了招生政治专业本科外,又开始招收中共党史专业本科,时任政治系主任的徐方治,不仅带领团队增设了许多专业课程,自己也承担起更多课程的教学,并参与编写了多部教材。2006年,早已过了退休年纪的徐方治,心里仍旧无法放下对讲台的眷念,割舍不下让他牵肠挂肚的学生,于是他主动请缨,将自己已经一延再延的退休时间再延后三年,直至完成最后一届硕士研究生指导工作。徐方治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为人师表,甘当人梯,把自己的所学、所思、所研、所得传授给每一个学生,直到80岁才真正从教师岗位上退下来。

1984级中共党史专业毕业生、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卫东曾在校友座谈会上说:“我印象最深的是给我们讲授中共党史的徐方治教授,他严谨的教风、学风以及学术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专业的学习和恩师的教导对我自己的人生和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徐方治从教50余年,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为学校、学院的学科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国家尤其是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据不完全统计,从原政治系培养出来的厅级以上领导干部80余人,其中省部级领导干部4人。他培养的学生中多人成为民族地区的党政干部和管理人才,部分学生成为政治学、中共党史、行政管理等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还有很多学子在法律事务界、商界等不同领域脱颖而出,取得不凡的业绩。正是有徐方治对教育本真的坚守,对教师高尚品格的追求,才实现了他“桃李满天下”的功勋。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徐方治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师是学生的传道者和引路人。“在实际的教育培养过程中,要把政治主场方向放在首位,同时个人也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徐方治对学生总是毫无保留,不管是专业知识的讲解还是教学研究的收获,更多地还有身正为范对党的事业的执着追求,始终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与方向,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

即使退休离岗多年,徐方治仍密切关注着学院的发展情况。60周年院庆交流时他提到关于专业的进一步建设,他建议:“公共管理专业的课程可以适当增加有关政治学的内容,如领导科学理论、制度发展历史和国家社会发展现状研究等,如此更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专业体系建设。”

不忘初心,守卫真理的“老学者”

徐方治一生致力于中共党史、党的建设、中国革命理论与实践、广西革命历史文化研究工作,为我校政治学专业、中共党史专业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与民大相伴而行的六十余年,徐方治经历了变幻的时代风云,度过了人生的重要旅途,他追寻真理的脚步却愈加坚实有力。

“我一生从事党的教育事业,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人需要且应当有所进步、有所成就。”徐方治说道。作为一名优秀的党员教师,徐方治始终坚守党员的初心与使命,一生敬党,爱党,忠于党,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保持进取之心。他积极投身党史研究工作,潜心钻研、严谨治学,学术研究成果十分丰硕。

二十世纪中后期,我校政治系成为当时中国西南边陲政治学研究重镇。徐方治与同时期的冯深教授被誉为是广西民族学院政治学发展的“两架马车”。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徐方治担任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全区公共政治理论课——《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概论》有关教材书籍的主编,还是区党史研究室组织实施广西党史重大课题研究的参与者,参与编写《中国共产党广西历史》第一卷(1919——1949)。该项研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2002年,历时数十年时间,成为了广西地方党史方面的权威成果。

由徐方治编著的《中国革命史》获广西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研究成果论文《试论1929年的蒋桂战争》获广西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徐方治编著的《中国革命史常用词典》获广西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徐方治还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主持广西左右江革命斗争史的研究,并组织编写了《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概况》一书,此书的出版弥补了我国当时关于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的空白,还获广西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此外,徐方治的论文《简论反腐败》获广西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论文《论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和贡献》获广西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所编著教材《实用谋略理论与艺术》获广西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徐方治是一名守卫真理的学者,他坚定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将一生都献给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面对时代发展对思想研究提出的不断挑战,他始终不忘初心,守卫真理,把创新作为自身研究的不懈追求。在其学术生涯中,出版学术著作、教材十余本,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近十项。

数十年如一日,徐方治党心不改,凭借着一腔热血和矢志不渝的信念,坚定地推动党的教育事业发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以自身坚定的爱党初心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学生,以此坚定了无数青年学子跟党走的信念,并鼓励青年学子要永葆奋斗底色,积极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过岁月的沉淀,徐方治的奋斗往事已然厚重深沉,如今细细追忆,依旧令人感动不已,不仅为其初心不改而感动,亦为他的一片赤诚而动容。百年树人,一片丹心育桃李,热血满腔铸师魂,老一辈民大人他们用忠诚、用青春、用热血铸就了“民大精神”。薪火相传,七秩弦歌不辍,砥砺奋进谱华章,我们将牢记教诲,沿着老一辈民大人走出的道路奋勇向前,与民大风雨同行,续写民大辉煌新篇章。

上一条:学高为师钻科研 身正为范作人梯——访人工智能学院周永权教授 下一条:学科史• 跟随陶红教授探寻我校老挝语专业的“从无至有”

关闭


版权所有:广西民族大学 校址:中国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88号 邮编:530006 Email:webmaster@gxun.cn
备案号:桂ICP备05000943号 南警备 4501200086 号 前置审核编号:桂JS200601-04